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王晶)7月29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年耕耘 绿动未来”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图文实录。
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晶 摄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张致铠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2015年7月29日,张家口获批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十年来,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各项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张家口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任婧,张北县新能源发展中心主任韩志麟,张家口中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浩,大唐京津冀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新能源事业部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晓杲,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民,他们就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十年来的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任婧副局长作新闻发布。
张家口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婧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2015年7月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十年来,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践行使命任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张家口样本”。
一、十年来,坚持政治站位,在对接首都、服务京津中彰显了张家口担当
示范区始终自觉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全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展现强力责任担当。一是护航绿色奥运,兑现庄严承诺。创新构建“双环网+双辐射”的坚强智能电网架构,成功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100%绿色用能,实现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绿电稳定供应,圆满兑现“绿色办奥”庄严承诺。二是畅通京畿绿电动脉,助力区域协同。服务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建成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属世界首个±500千伏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一举创造12项世界第一,年输送北京绿电能力140亿度,形成“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生动实践;建成国内首条直送雄安的1000千伏特高压清洁能源通道,打造了贯通京畿的“绿电大动脉”,年输送绿电能力210亿度以上。三是优化社会用能结构,拱卫生态安全。大力推动能源供给侧、消费侧的改革,大幅降低了碳排放,为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坚实力量。2024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62.9亿度,较2015年增长365.3%,2025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82.9亿度,占总发电量比例由35.1%增至78.9%,2015年至今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3478.64亿度,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吨。
二、十年来,坚持统筹布局,在产业提质、绿色转型中创造了示范价值
示范区坚持率先示范,持续扩大辐射效应,为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电源规模可观。累计新能源并网规模从2015年的842万千瓦跨越式增至4243.5万千瓦,增长率达403.9%,占全市电力总装机(4814.5万千瓦)的88.1%,位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地级市前列。二是电网支撑有力。全市已建成电网送出通道6条,总接入能力3800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年内投产电网工程4项,新开工5项,谋划6项,到“十五五”末,预计总接入能力可达6200万千瓦。三是储能布局科学。着力打造以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超级电容等多种储能技术为核心,前瞻性布局技术多元、梯次发展的储能矩阵,为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国际首套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投运并斩获国际顶级奖项。四是绿电消纳多元。为全国率先探索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替代方法,拓宽绿电消纳场景,推动大数据产业与绿电深度融合,全市投运服务器172万台,年用电量62亿度以上;加速“风光氢储”一体化布局,建成国内首个风电制氢项目及大型加氢站。
三、十年来,坚持创新引领,在打碎瓶颈、破题发展中形成了全新路径
面对新能源发展中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示范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改革创新,释放澎湃发展活力。一是守正出新,破解制度藩篱。创建“省部级协调推进机制”,解决了一批跨区域、跨层级难题,形成了央地联动、合力攻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累计交易绿电约100亿度,减少企业和用户电费支出约25亿元,成功开创大规模绿电市场化交易先河,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二是智力引领,夯实技术支撑。成立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国内新能源领域知名企业家组成的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形成高端智库。世界规模最大的风光储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破解了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并网、集成应用的世界性难题,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主动支撑控制技术、运达20尺5MWh智能液冷储能系统、亿华通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系统、明阳构网型风机并网技术等系列创新技术的研发,为示范区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三是勇当先锋,探索“双碳”路径。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支点,布局推进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的国家重大示范项目,着力构建多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先行研究提升存量资源利用效率措施,推动9个老旧风电场“上大压小”智慧升级改造,充分挖掘资源潜力,预计由38.1万千瓦增容至122.049万千瓦,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发电效能跃升与前沿技术应用示范的“多赢”格局。
四、十年来,坚持服务群众,在改善民生、提振经济中展现了为民情怀
检验示范区建设价值的核心指标是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在新能源高速发展中扎根乡村。聚焦新能源助农产业发展,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112个135.9万千瓦,2492个行政村通过光伏扶贫电站享受新能源收益;获批全省首个和唯一一个“新能源+乡村振兴”全覆盖项目86.825万千瓦,推动全域另外1681个行政村覆盖新能源收益,建成后可实现每年每村增收5万元-10万元,总收益超8400万元,20年累计收益16.8亿元以上。二是在顺应实际需求中贴近群众。成功创建北方地区清洁供暖试点城市,推广电供暖面积1869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23亿度。依托绿色冬奥遗产,规模化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建成充电桩7795个,实现交通枢纽及主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公共停车场、政企单位全覆盖,有效降低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强度,构建了全域绿色交通示范体系,塑造了城市绿色出行新典范。三是在链条塑造中赋能经济。成功吸引明阳、金风、大金等31家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形成了覆盖风电整机、叶片、塔筒、高效光伏组件、先进储能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链条,风电主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风电叶片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套。全国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运,抢占氢能装备制造制高点。特变电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预计今年7月投产,年生产能力可达840套。
下步,我们将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继续深化示范区创新示范使命,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切实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张致铠
感谢任局的权威发布。下面进入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问题一:张北县是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核心区,优势在哪里?
答:张北县是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具有以下四大优势,一是装机规模大,截至目前,全县新能源总装机规模1283.43万千瓦,其中风电规模763.13万千瓦,光伏规模488.52万千瓦,储能规模31.78万千瓦,占全市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位居河北首位、全国前列;二是下游产业链条完善,张北县有运达整机、安塔塔筒、艾郎叶片的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同时还有海泰光伏组件、科盛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等完整光伏产业链条;三是项目的电网配套完善,除了已相继投运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500千伏张北解放变电站、坝上500千伏变电站解决了张北县约1300万千瓦的电力外送,同时在建的张北东500千伏变电站,可为后续新能源开发解决约300万千瓦的风光项目送出;四是示范意义强,张北有很多典型的国家级示范项目,例如①冀北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建设总规模为风电500MW、光伏100MW、储能70MW,该示范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有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卓越项目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全省唯一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新能源企业。②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百兆瓦空气压缩储能示范项目,是国际首套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项目投运后是当时国际上效率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③由北京恒源公司投资建设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包含30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将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问题二:您上面介绍的张北县风光项目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为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如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外送呢?
答:发展储能将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因素。未来风电和光伏发电将由补充能源逐渐演变为主力能源,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储能电站可以提供系统调峰、系统调频、紧急控制等功能,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将招引一批以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氢储能等为载体的头部企业,不断丰富储能结构,特别是围绕特高压、柔性直流、坝上500千伏变电站周边,合理规划并引进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在推动储能项目建设的同时,满足电网接入需求。
问题三: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设立这十年,为大唐集团在张家口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哪些关键性的机遇?大唐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答: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设立,是大唐在张家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我们把握国家战略机遇的关键引擎。具体体现在三大维度:一是战略引领构建规模化发展新格局。示范区的国家战略定位与政策体系,为我们锚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我们全力投身示范区主战场,区域内近十年累计投入超100亿元,新能源装机从十几万千瓦跃升至近两百万千瓦,实现爆发式增长。二是技术创新打造绿色转型样板工程。依托示范区平台,我们在全国率先实施火电送出通道打捆新能源技术,通过既有输电系统将绿电高效输送至京津唐电网。此模式降低外送成本30%以上,单项目节约标煤50万吨,同时项目不占用区内系统变电站送出资源,确保最大限度实现本地新能源项目输送至京津唐电力负荷中心消纳。目前,打捆外送已推广至冀北、蒙西等多地基地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价值双赢。三是生态协同激发产业链聚变效应。示范区集聚效应吸引设备制造、智能运维等百余家产业链企业落地。我们联合张家口中合集团、建投集团及区县平台公司共建项目,与地方投资平台公司共享新能源投资收益,拉动地方经济建设;更在怀安县开展“乡村振兴+风电”示范工程,项目投产后将直接惠及约6万农户用电,探索新能源赋能县域经济新路径。
问题四:站在示范区建设新十年的起点,大唐对未来在张家口乃至更广阔的绿色能源发展领域有什么样的规划与展望?如何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答: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也深感责任重大。大唐将继续深耕张家口这片绿色沃土,并将示范区经验应用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规划与展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继续深化张家口基地建设,做精做优做强。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和示范区规划,继续深化在张家口的投资布局,稳步扩大优质新能源装机规模,打造张家口区域新能源样板工程;二是积极拓展新能源多元化应用场景。依托张家口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积极布局绿电制氢及氢能产业链相关环节,探索“风光电+制氢+储能+应用”的产业生态,加大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路径技术研究及应用;将服务从“电源端”向“负荷端”延伸,依托数字化技术,为张家口及周边区域工业园区、大型用户提供高效、低碳、智慧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地方经济绿色转型;三是践行央企使命,加强政企合作方式。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地方政府、电网公司、产业链伙伴的合作,通过与地方投资平台公司、地方产业合作等多种方式合作,实现与地方企业共享新能源投资收益,拉动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政企双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四是强化示范引领,输出“张家口经验”。将在张家口积累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开发模式为标准,积极在集团全国范围内其他资源条件好、政策环境优的地区复制推广,力争打造一批技术领先、管理一流、效益突出的新能源示范项目集群。五是坚持把能源安全保供放在首位,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为国家“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坚实的大唐力量。
总之,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大唐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行动、更开放的姿态,继续扎根张家口、服务京津冀、辐射全国,努力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继续当好排头兵、做出新贡献!感谢各位的关注与支持。
问题五:亿华通落地张家口以来取得了哪些技术进步,车辆示范推广成果如何?
答:张家口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方面,拥有独特且显著的优势与意义。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一方面可通过电网实现绿电的消纳,另一方面,可通过“绿电制绿氢” 的转化路径,对解决可再生能源长时储能和错峰消纳问题意义重大,为氢能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2016年亿华通与张家口市政府达成合作,借助冬奥历史机遇期,成立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与产业化,并在当地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
亿华通坚持“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的研发理念,突破了十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围绕燃料电池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耐久性、可靠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展开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及一致性。经过4年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我国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材料八大零部件已有5项基本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燃料电池系统售价从2020年的12000元/kW降低到目前2500元/kW。
亿华通落地以来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及产品开发,累计获得64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24项。2020年搭载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的客车,成功完成“冬奥环境”极寒测试,成为首次通过极寒实地测试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为冬奥环境使用奠定基础。研发系列产品,功率在80-240kW,满足陆路交通应用需求。2024年发布全新一代3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M30+),质量功率密度突破900W/kg,满足长途重载和干线物流等高速重载应用场景使用需求。发动机产品在牵引车、自卸车等重型卡车、环卫车、客车等广泛应用。
落地以来,亿华通积极推进张家口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及示范城市群建设。冬奥会前,在张家口推广444辆燃料电池公交车,获得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2022年冬奥会期间,搭载亿华通动力发动机的724辆燃料电池大巴用于赛事接驳服务,开创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服务全球赛事的先河。亿华通也成为迄今为止重大国际赛事中投入规模最大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供应商。冬奥会后,积极推进张家口市氢能“跨越行动”及示范城市群建设,新增768辆燃料电池汽车。截至目前,在张家口共示范推广1262辆燃料电池汽车,极大支撑了张家口市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问题六:借助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及当地氢能产业优势,亿华通未来发展规划有哪些?
答:一是力推绿氢降成本。亿华通充分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在“绿电直连”等政策利好下,借助张北风氢一体化项目,通过碱性-PEM电解槽离并网混联制氢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效率,探索低价绿氢生产新模式,持续推动低价绿氢生产,进而拓展氢能更多场景应用。二是坚持产品常迭代。亿华通始终将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产品的升级与迭代。按照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原则进行产品开发,在持续完善现有产品布局的基础上,重点优化推广现有180kW以上产品,满足氢能高速等应用场景需求,并做好下一代产品预研工作,实现现有主力产品性能迭代升级与前瞻技术储备的有机衔接。三是构建氢能全闭环。张家口在氢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已具备一定基础,为亿华通搭建氢能商业闭环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环节,利用张家口当地的风光资源优势,扩大绿氢生产规模,提高绿氢产量,保障整个商业闭环的原料供应。在氢交通领域,亿华通将进一步与汽车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等合作,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在氢冶金领域,加强与宣钢等企业合作,将绿氢替代传统碳还原剂,促进工业领域碳减排。
未来,亿华通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从可再生能源制绿氢,到氢在交通、冶金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商业闭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问题七:张家口中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市属国有企业,请问在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十年来,企业是如何高质量发展并进而服务全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
答:市属国企如何深度参与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必须回答好的历史问题。为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做强做大我市新能源产业,中合集团于2021年5月成立,是张家口市属唯一的以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经营为主体的国有独资企业。4年来,中合集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重点围绕电站建设、储能建设、电力配套、电站运维、电力交易和到期风光电设备循环利用等领域,构筑市场化、实体化、科技化的新能源产业结构和产业生态,打造可再生能源“融资—投资—建设—管理—运维—循环利用”的全流程系统闭环,并以新能源应用引导外延性产业发展,有力助推了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在项目建设上,我们布局的“项目矩阵”效应越来越强。电站方面,建设规模为975MW,其中725MW光伏项目已并网发电,上网电量超过4亿千瓦时,实现节约标准煤12.2万吨、减排38.4万吨;250MW风光电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并网后企业级新能源发电规模将逼近千兆瓦大关,稳居市属企业第1位。储能方面,建设规模为1860MW,位列全省第1方阵,其中尚义90MW/180MWh独立储能电站(一期)项目已并网投产,是冀北电网区域内第1个实现并网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累计充放电量近5000万千瓦时;赤城白河1200M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国家抽水蓄能(2024-2028年)规划重点实施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有力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配电网方面,代建的张家口新基建和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共有110kV变电站30座、35kV变电站11座,其中今明两年将实现经开区110kV输变电工程和赤城县镇宁堡110kV输变电工程率先投入使用。通过发电、储能、配电的系统集成,风光储互补、多能协同的发展格局已经成型。
在电力交易上,我们坚守的“绿电赋能”成色越来越足。2022年至今,中合集团累计完成交易总电量64.81亿千瓦时,其中绿电交易总量26.47亿千瓦时,交易总电量持续在冀北区域排名前列,张家口区域排名第1。特别是支持“绿能+”绿色数据,助力在张头部大数据企业实现绿电占比达到60%以上;支持“绿能+”装备智造,助力沃尔沃、领克汽车等新型企业实现100%全绿电生产出口;支持“绿能+”低碳转型,接驳传统生产经营用电端口,助力传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持“绿能+”冰雪经济,助力万全高新区实现园区企业100%绿电生产,打造全国首个绿电冰雪产业园区。通过在绿电交易上的深耕和拓展,真正助推我市实现“以电带产”的绿色转型升级,服务于可再生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中合集团将继续立足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定位,深入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和绿电直供、源网荷储等一体化发展,重点关注到期风光电设备循环利用,积极布局AI人工智能嵌套应用绿电交易、智慧运维和构建虚拟电厂,推动项目强基固本、产业提质扩容,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与绿色循环,为我市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增“绿”添彩,为推进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张致铠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各位嘉宾的发布与解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会后,我们还将组织单独采访。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系。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国华投资河北分公司万全综合能源站、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河北分公司、国家风光储输示范电站、恒源铭泰谢家村500兆瓦光伏电站、张北汇博光伏机器人生产基地,以及张北县德胜村等地,让大家近距离感受绿色能源在张家口的崛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