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马明明 刘慧明 池世杰)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近年来,张家口市桥东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强师赋能,筑牢教学根基
“从理论到实践,从模仿到创新,在‘名师工作室’的引导下,我们找到了教学自信,也找到了持续精进的方向。”新入职的张老师深有感触。
近年来,张家口市桥东区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支点。依托54个区级“名师工作室”和19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该区组织教师参加由各学科“名师”主持的培训班,深度磨炼教学技艺。截至目前,已培养特级教师6人,省骨干教师37人,市级骨干教师220人,市级名师3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5人,市级教学新星30人,区级骨干教师430人,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人次每年都在增长。
张家口市2024年度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通讯员 马明明 供图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整体跃升,为课堂提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张家口市桥东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课堂革新,点燃学习热情
在张家口市桥东区,昔日整齐划一的“排排坐”正被灵活多变的学习空间取代。老师带领学生可以到学校的研学基地、实践基地教学,课堂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不仅沿用了“老师教,学生听”传统教学模式,还创新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模式,让课堂从“单向灌输”走向“多维互动”。
课堂时长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我们的课堂时长由传统的40分钟变成10分钟微课时、15分钟短课时、40分钟常规课时、1小时超长课时四种形式,满足了不同课堂的内容需求。”张家口市桥东区教体局小学教研室负责人说。
从教学环境到教学方式,再到时间分配,全方位的课堂变化焕发教学的新活力。
中小学衔接,激活发展动能
课程内容衔接,桥东区通过交流和学习的方式,重点优化中小学的课程内容衔接,制作每个学科“衔接清单”,确保知识结构连贯递进,避免重复与断层。同时,将教学教研相衔接,定期举办跨学段教学研讨,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初中教学要求,初中教师提前掌握小学毕业生学情。一年来,已有近百名教师参与深度交流。
教学研讨活动现场。通讯员 马明明 供图
此外,小学各学科教研组还对初中测评方式进行研究,从而引进借鉴初中测评方式,使教育教学更具延续性和针对性,为学生发展提供精准导航。“通过深化中小学衔接,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学生成长铺设更顺畅的道路。”小学教研室负责人说。
资源整合,优化育人环境
为促进农村学生享受优质公平教育,张家口市桥东区持续推进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办学模式,推动优质课程、骨干师资等资源有序流动、共享。城区优质校与乡村校“结盟”,定期相互派出教师,共享精品课程,乡村学校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改善农村及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为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奠定物质基础。
“教育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科研,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打造更富活力、更高质量的区域教育新生态,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张家口市桥东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