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24 聚焦张家口丨一粒谷子春秋耕耘香飘四方
来源: 长城网  章紫薇
2024-12-25 09:40:48
分享:

  >>>>点击进入《走过2024 聚焦张家口》专题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何丹丹 王晶

  数九寒天,北方冰天雪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梅东村的一处谷子试验田里,赵治海坐着小马扎,仔细端详着谷穗的生长情况。从坝上高原到黄土高原,“飞入”新疆喝过天山雪水,“走出”国门吻过非洲土地,“张杂谷”走南闯北香飘四方。

  2024年初,赵治海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梅东村试验田里察看谷子长势。赵治海 供图

  “小何,告诉你个好消息,今年张北县大西湾乡、两面井乡、海流图乡、台路沟乡等地推广‘张杂谷6号’,种了近1万亩,在遭受罕见的抽穗期干旱、成熟期多雨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平均亩产350公斤,每亩纯收入可达800多元呢。”日前,赵治海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高兴地说。

  赵治海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是河北省杂交谷子创新技术中心主任、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因突出贡献,他与知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并有“南有袁隆平,北有赵治海”之称。

  赵治海说他们培育出了比“张杂谷13号”抗逆性更强、品质更优的“张杂谷29号”,还有比“张杂谷6号”生育期缩短了5-7天的“张杂谷25号”,将让坝上冷凉地区种植“张杂谷”更有保证,“张杂谷”已逐步成为坝上旱作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五亩能脱贫,十亩能致富,百八十亩盖房娶媳妇。”这句俗语说的就是“张杂谷”,洋溢着农民种植“张杂谷”增收后的满心喜悦。截至目前,“张杂谷”在全国18省(区)累计推广面积达到4000万亩,增产粮食40多亿斤,节水80亿立方米,种植面积达全国谷子总面积的59.73%……

  “张杂谷”只是张家口特色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按照“稳粮、兴草、精菜、壮特、优牧、强果”的农业发展思路,张家口逐绿而行,向绿色要特色,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牧产品天然工厂,培育优质杂粮、马铃薯、优质葡萄等10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2024年沽源藜麦丰收。通讯员 赵晨阳 供图

  日前,在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藜麦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打包藜麦产品,准备发往各大电商销售平台。

  该公司是一家藜麦全产业链企业,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现在是加工销售的高峰期,今年行情不错,藜麦原料价格达每斤4.5元。”公司总经理向永刚向记者介绍。

  沽源县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合种植藜麦。目前,当地藜麦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有14个藜麦种植基地,辐射60多个村庄3200余种植户,基本形成了集品种选育、示范繁种、机械化规模种植、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2024年怀来葡萄丰收。通讯员 孙慧军 摄

  在张家口,特色农业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揽下多个全省甚至全国第一:燕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产量13.6万吨,居全省第一,繁种面积7万亩,居全国第一;鲜食玉米年加工量6亿多穗,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一,育种水平全国第一;年生产原原种微型薯19亿粒,脱毒薯制种面积10万亩,育种水平全国第一;葡萄种植面积11.17万亩,居全省第一……

  “我们将以‘一县一业’‘多县一带’的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的农业强市,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鹏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2024年万全鲜食玉米丰收。万全区委宣传部 供图

  岁末,这账单盘点的收获不是终点,也不意味着永恒。张家口将一连串的特色农业产业串成“共富”链条,并且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构筑起“家门口”的好风景,探索绿色兴农新格局。

 

  【相关链接】

  ● 走过2024 聚焦张家口丨一朵雪花火热四季沸腾崇礼

  ● 走过2024 聚焦张家口丨一张剪纸细雕张垣诗和远方

关键词
张杂谷,藜麦,张家口市,四方,春秋
责任编辑:章紫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