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株好苗到一篮好菜 新农人乔仲河的十年种菜记
来源: 长城网  熊睿琦
2025-11-11 17:35:25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通讯员 石鑫 乔仲河)近日,走进位于张家口市赤城县盛丰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水培蔬菜大棚,一棵棵嫩绿的蔬菜幼苗长势喜人,盛丰农业副总经理乔仲河正在仔细查看幼苗生长情况,他用手轻轻托起一株生菜幼苗,语气里满是自豪:“再有一个月,这些菜就能上桌了。”

乔仲河在查看水培生菜幼苗的长势。通讯员 供图

  2015年,曾经在房地产行业打拼的乔仲河,因行业低迷陷入困境。一次回乡,他走进大棚,看着一株株绿油油的蔬菜,心里泛起久违的踏实感。那一年,他决定改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刚刚成立两年的盛丰农业,从此扎进田地,成了一名“新农人”。

  “只要用心,苗子就能长大。”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0年过去,他已经从当年的“门外汉”,成长为蔬菜种植的“行家里手”。

  优质蔬菜从“苗”开始

  乔仲河坚信,育苗是保障蔬菜品质的第一道关口。刚转行时,他连育苗盘都不会端,被农户笑称“书生种菜”。几年下来,他早已练就了一眼辨病苗的本事。

  在盛丰农业60亩的育苗园区里,每年能提供满足2万亩蔬菜种植的幼苗。喷灌系统洒下细密水雾,农户们仔细挑苗。乔仲河总是提醒大家:“育苗是重复的活,但在我眼里,每一株苗都意味着一顿安心的饭。”

盛丰农业育苗园区内,农户正在挑苗。通讯员 供图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在乔仲河看来,优质的种苗是保证蔬菜品质的第一关。而通过标准化育苗,从源头上杜绝病害风险,则是实现绿色蔬菜生产的关键一步。“我们采用的喷灌穴盘育苗,移栽后缓苗期短,蔬菜长得又快又好。”乔仲河说,这项技术不仅减少了田间病害,更为后续生产符合绿色标准的优质蔬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实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建立了从育苗、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质控体系,通过统一购种育苗、统一种植规划、统一农资采购管控、统一农事跟踪记录和统一加工销售的“五个统一”管理模式,盛丰农业顺利通过了GAP、ISO、FSSC22000等认证,并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标准。依托1300亩自营基地和1500亩合作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让周边农户受益。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盛丰农业建成的育苗园区,通过收益返还等方式,为1068户农民提供稳定收入。在政策支持下,又成功流转土地近1000亩,带动近百户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3000元。同时,企业还与种植大户建立“先供苗后收款”的合作模式,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从地里到餐桌的“快跑”

  每天下午3点,采收好的新鲜蔬菜被送往公司的蔬菜保鲜加工产地中转中心。乔仲河跟着运输车来到车间,看着工人们对蔬菜进行分拣、包装、预冷。

  盛丰农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加工中心,配备2条蔬菜初加工生产线和真空预冷机,总库容量近3000吨。在这里,近200人的专业加工团队确保每个产品从采收到出库都最大程度保持新鲜度。

  “从采收到出库,最长不超过48小时。发往北京的蔬菜,24小时内就能摆上超市货架。”乔仲河说这话时,语气中满是自信。全程冷链运输保证了蔬菜的新鲜度,也让赤城蔬菜能够走得更远。

农民正在田里采摘蔬菜。通讯员 供图

  依靠严格的质量管理,盛丰农业不仅进入了肯德基、麦当劳等企业供应链,还走出国门,远销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出口额达710.33万美元,连续3年成为张家口市蔬菜出口冠军企业。赤城县的绿色蔬菜也因此在更广阔的市场打响了品牌。

  作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盛丰不仅享受到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也得到各相关部门主动服务企业需求,包括积极提供技术指导、科技创新和出口业务支持,通过银企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绿色道路 10年的坚持

  傍晚6点,夕阳洒进大棚,乔仲河还在查看新一批种苗。10年来,他始终坚守“走绿色道路,创生态平衡”的理念。

  如今,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盛丰农业已成长为年营收超亿元的河北省“专精特新”企业。乔仲河见证了从“试水”到“规模化”的10年,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农人能带动乡亲、托起产业、成就自我。

  一株苗,一篮菜,10年坚守。乔仲河的故事,是新时代新农人的缩影,也是赤城县乡村振兴画卷中的一抹亮色。

关键词
蔬菜,农业,盛丰,育苗,赤城县
责任编辑:熊睿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