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席晓宇)9月29日,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张家口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图文实录。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殷寅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张家口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
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两区办常务副主任刘春飞,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李铁,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张富春,张家口市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主任孙军,他们就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刘春飞副主任作新闻发布。
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两区办常务副主任刘春飞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关注张家口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我市坚持将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作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低碳技术创新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试点城市建设,连续两年在全国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一、总体工作部署
2023年11月,我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赵文锋书记、李克良市长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工作要求。2024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方案》印发后,我委迅速行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组织有关单位定期召开推进会,共同研究推进举措,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重点工作成效
(一)发展新型能源,迈出绿色低碳转型新步伐。坚持把能源结构调整作为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一体化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系列建设成果列入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一是通过规模化开发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引进华能、大唐等电源开发企业130余家,截至8月底,累计完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4251.6万千瓦,达到张家口全市电力装机总量(4822.6万千瓦)的88.2%,风光开发总规模保持全国地级市前列。二是通过大容量储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形成了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路径,建成国际首套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难题。尚义14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预计2026年全容量并网,建成后年发电量15.4亿度。三是通过智能化输送助力区域绿色转型。全市建成新能源外送通道6条,其中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每年为北京市输送绿电140亿度,占北京市年用电量的十分之一;连接张北地区和雄安新区的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累计输送绿电超700亿度,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照亮雄安的夜。四是通过多场景应用促进多元节能降碳。统筹推动绿电在制氢、大数据中心、清洁供暖等领域应用,建成国内第一个风电制氢示范项目,推广电供暖面积180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恒源-合盈数据、明阳-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等一批算电融合项目,年可为数据中心供应绿电6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488万吨。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降低传统产业“含碳量”。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累计压减生铁产能261万吨、粗钢240万吨、煤炭2200万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7家,中核铀业等12家企业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等1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宣钢集团同步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基地”,全球首条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投产达效,为钢铁行业摆脱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探索提供了全新路径。二是提升主导产业“含绿量”。做强数字经济,建成投运数据中心项目48个,投用算力占全省比重超50%,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省第一,阿里巴巴张北云计算等6家单位获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做优汽车制造,引进沃尔沃电动汽车等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75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过程实现100%绿电供应。做大冰雪产业,以冬奥场馆后续利用为牵引,推动冰雪康养、冰雪研学、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深度融合,建成2家冰雪产业园区,落地冰雪产业项目112项,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增强未来产业“含新量”。创新实施氢能产业跨越行动,先后培育和引进亿华通、海珀尔、交投壳牌等31家氢能企业,建成投产制氢项目7个、产能达到22吨/天,形成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持续保持全省最大绿氢生产基地。拓展“低空+”创新模式,组建了“5G+低空经济实验室”,建成了华北地区唯一一个特色低空飞行服务站,开通了全国首条跨省“低空+冰雪”文旅专线,开创了交旅融合、绿色出行新模式。
(三)强化生态保护,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以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一是持续推进减排降碳。坚持“压能、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协同推进,推动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精准衔接,累计实施农村地区“双代”改造37.28万户,年替代燃煤4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5万吨,全市PM2.5平均浓度由2017年的3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19微克/立方米,下降38.7%,空气质量稳定保持京津冀最好水平,是北方地区唯一连续6年进入全国重点城市前20的城市。二是不断增强固碳能力。持续强化林草湿地建设,2017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1726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80万亩,创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2个,建成国家湿地公园8个。2025年1-8月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64.53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63.45%,退化草原治理36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44%,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10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73.33%。加强矿山综合整治,累计关闭退出矿山454处;强化土壤综合治理和分类施策,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三是全力提升碳汇增量。探索开展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试点推动开发了省级碳汇项目(交易产品为官厅林场省级固碳产品),完成了5笔碳汇交易,累计交易量3100 吨,交易金额约18.24 万元。
(四)突出绿色引领,激活绿色低碳机制新活力。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争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示范引领绿色交通。牵头建设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成加氢站7座,示范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216辆,覆盖客运、物流、工程等多个领域,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其中,氢燃料电池公交车444辆,安全运行超5700万公里,成为国内运行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城市之一。二是创新推广绿色建筑。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深入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建成全省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被动式超低能耗规模化住宅小区,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率先编印了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导则,为全省提供了借鉴经验。三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张家口赛区所有奥运场馆100%使用绿电,碳排放全部实现中和,低碳冬奥赛区建设先后纳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双碳典型案例。建成投运了覆盖全域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体系,积极推进省级“无废城市”建设,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行动,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减碳、人人节约、人人呵护碧水蓝天的新风尚。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把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契机,不断加大探索创新,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科技支撑能力,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全力推动碳达峰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张家口力量。
最后,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张家口的发展,共同宣传好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谢谢大家!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殷寅
感谢刘主任的权威发布。下面进入媒体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问题:今年以来,为扎实推进碳达峰试点建设,市生态环境局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李铁
今年以来,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围绕碳达峰试点任务,聚焦碳市场建设、林业碳汇开发、创新试点建设三大方向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聚焦重点企业,强化碳排放刚性约束。有序推进我市1家水泥企业新纳入碳市场履约管理,组织全市7家电力、水泥企业开展碳排放年度核算和现场核查,实施碳排放数据月度、日度信息化存证,积极指导碳配额有缺口的企业制定配额购买计划、提前落实购买事宜,确保按期完成全国碳市场清缴任务。
二是深化改革突破,激活林业碳汇动能。制定年度方案、明确分步计划、优化工作流程,逐步破解工作堵点。完成18个县区及市国有林场碳汇资源的摸排,已储备15个开发项目,年均碳汇量约53万吨。市国有林场和万全区两个项目率先在全省完成公示,正在开展项目审定。试点开发官厅林场省级固碳产品,拓宽碳汇价值转化渠道,累计完成交易量 3100吨。
三是创新试点建设,探索低碳发展路径。先行对新能源汽车、钢铁、水泥、新能源设备制造等行业开展碳足迹调查。张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甲烷排放控制省级试点项目已完成技改。积极对接银行机构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创新产品,助力企业拓宽低碳发展渠道。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紧盯碳达峰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举措、压实责任、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问题:截至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在碳达峰工作上有什么成效?
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三级调研员张富春
目前,张家口市公交车保有量已达 2226 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数量高达 2082 辆,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93%。聚焦主城区,公交体系的绿色转型成效更为显著。主城区现有公交车 898 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 852 辆,新能源占比 95%。这 852 辆新能源公交车涵盖多元动力类型:纯电动公交车 211 部、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 197 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444 辆,仅余 46 辆天然气公交车。
新能源公交车的规模化投入,在低碳减排方面成效显著。据市公交集团2025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氢燃料使用量达 230140.82 千克,按每千克氢燃料折合 15 度电计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 1518929.4 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452112.3 千克;纯电动公交车全年用电量 8239607.6 度,折合节约标准煤 3625427.3 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8239607.6 千克。两组数据直观展现了新能源公交在节能降碳领域的重要贡献,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 “双碳” 目标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整体来看, 93% 的公交车新能源占比,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市公交的能源结构,大幅减少了交通领域碳排放,为城市交通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夯实基础,也为全国其它城市推进公共交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经验。
问题: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在张家口市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中承担着什么角色?
张家口市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主任孙军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放、加快推进碳达峰的有效途径。张家口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电力生产输出基地,布局推进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综合制氢、算电融合、绿电直连等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的国家、省重大示范项目,构建了多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并网规模从示范区成立之初2015年842万千瓦,跨越式增至目前的4252万千瓦,十年间增长了5倍,稳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今年1-8月份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又创历史新高,达到480亿度,全市每发10度电中就有7.6度是绿电。随着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能够满足本地用电需求,而且能够将大量的绿电输送到北京、雄安乃至更广泛的地区消纳,推动了跨区域绿色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碳达峰路径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张家口经验。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殷寅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各位嘉宾的发布与解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会后,我们还将组织单独采访。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可以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